行业新闻

微笑主义一份属于你的心理学

2024-03-30 19:14:0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微笑主义一份属于你的心理学贺老师是我们在复旦上EMAP时非常受欢迎的老师,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,他还是只是微笑,可一两年不见,他都将微笑实践成一种主义了,由衷的赞叹和佩服。

  一、微笑主义的理论核1、生命三态:健康态、应激态、微笑态。个人理解,健康态是一种平凡的人生,应激态是一种忙碌的人生,而微笑态是一种自在的人生。

  2、吾脑理论:贺老师将现有的前沿脑科学整合为五个脑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即腔肠脑、爬行脑、哺乳脑、皮质脑、镜像脑:腔肠脑:也就是我们的肠胃神经。功能是消化、分解,微生物虫子类,他们没有多余的思考,只是活在当下。爬行脑:呼吸调节、预警功能、战逃反应有关。相当于生命的自发安全装置。哺乳脑: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。海马体、杏仁核等边缘系统,负责情感记忆的部分。皮质脑:人类特有的皮层系统,认知和构建生命故事的能力。镜像脑:皮层外表的大型神经元,不对自己的事情起反应,而是对他人的境遇做出反应。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、关照他人、关照世界,对世界有基本的慈悲的面向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用贺老师的原话就是: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神和佛的存在。

  这五个脑越往下就越是动物层面,越往上越是精神的层面。所以当我们生活出现障碍或问题的时候,一个人的动物性的特征就会呈现。

  这与印度瑜伽关于心的七脉轮的感觉有点像,海底轮、腹轮、心轮、喉轮、眉间轮、顶轮,他们自上而下分别代表了人类基本的从最基本的生殖和食物需求,到情感和表达需求,最后到智慧和慈悲以及空明的悟道层。3、微笑层级:生者的笑:对生存满足的微笑勇者的笑:面对危险、挑战的积极应对仁者的笑:对他人及群体的情感、对众生的善与慈悲智者的笑:对世界真理和生命实相的觉察和领悟觉者的笑:对自己、他人、众生、世界所有生命体的全观的看见及深层的领悟

  这四个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,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整合了众多的技巧和方法,这种人文的,普世的,充满生命力的语境建构,可以玩味和衍生出无尽的创意和想法。

  1、看见:包括三境(物境、人境、我境)、三时(彼时、此时、来时)、三力(动力、精力、愿力)2、外置:作品、语言、意象、行为、时空3、重构:视角、框架、像素、连接、发现4、微笑:通畅清爽、止定静安、自得其乐、法眼慧心、拈花一笑看见,我们终究需要见自己,见天地,见众生,在奔忙和繁累的当下,看见自己生命长河的过去、现在,未来,以广阔的视觉,清晰自己的动力,安排自己的时间,从而实现生命的圆满。

  在这整个过程中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如何从“陷入”的迷乱与“抽离”的觉醒中,自由出入,清醒而美丽的前进,微笑必将是一剂良方。

  Part 2对微笑主义的延伸思考1、微笑即是修行我认识一个杭州的女孩,坚持每天晨起三笑。跟我学正念的时候,我说,她这个习惯是很好的冥想,更是你独特的修行法门。

  从认识到现在,她是我朋友圈里唯一把早起微笑的习惯坚持了四年的人,也许正是因为微笑,她也是朋友里最能保持年轻状态的女性。似乎,她已经和微笑等同,微笑是她最好的作品。

  2、回到传统文化的语境名字即信息。若细细品味,中华文字有一种灵动的美。比如形容美好,微笑,绽放,盛开,灿烂。每个词里都有一种定格瞬间和动态跳跃的美。

  微笑。不仅是一种表情的状态,这字里又包含着一种哲学。微笑,微,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呈现的程度,它不是多,也不是小。都说内在“心量广大”,向外“微微一笑”,内外的这种一收一放的感觉,似乎就在演化阴阳。

  从贺老师的微笑主义里,有很多的名词都与传统文化深深相连。比如微笑层级里,从生者到觉者的笑,似乎便把儒家的入世到道家、佛教的出世境界都一一包含了。凡人,贤人,真人,圣人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笑。佛教里,有不同的修证次第,如学位般,斯陀洹、须陀洹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菩萨、佛,不同的圣者也有不同的微笑。

  3、微笑主义与佛教心理学技术链里的看见,不由得让我想起了《金刚经》。金刚经里说,人眼,天眼、法眼、慧眼、佛眼,不同的眼不同的见。看见三境,物境,人境,我境,链接金刚经,则是“无我相,人相,众生相“;看见三时,金刚经里则有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,三力,佛经里也说业力、精进力、愿力。

  而法眼慧心、拈花一笑则直接取自佛经的语境,正如点评嘉宾祝卓宏教授提到的一样,微笑主义似乎可以和佛学有一些很好的探索。

  从文化层上说,正是拈花一笑,让佛教这个源于印度的宗教与中华文化深深链接一起,诞生了影响中国千年的本体宗派——禅宗,而禅的精神也成了中华文学、艺术、社会文化里不可分割的内核。

  从生活层来说,我们一进寺庙,第一尊佛像便是未来佛弥勒佛,而弥勒佛被塑造成大肚笑脸的形态,也是中国独有,这是一种普世层对微笑主义的赞赏,是中华民族骨子里对潇洒、豁达、自由的赞赏。

  从表面上看,佛教是以苦入手的,但它最终趋向的是寂灭的大乐。从这点说,佛教内在修行似乎与微笑主题的技术链有很多共通的话题。一种好的心理学的方法或理论,如果能走下神坛,融入普世的价值观中,才能更好地福利众生。微笑主义,我觉得有戏。为啥,因为是个人都能听得懂,而且,是个人,也能笑。从面部表情的笑,到身心一体的笑,从个体的笑,到家庭、社区、乃至整个民族、国家的笑,从人类的笑,到所有动物生灵的笑,到所有植物、江河以及地球、宇宙的笑笑,是整个世界韵律中最美的能量振动心有所愿,行而成立最后,愿你我一起践行微笑主义的号召:看见自己,用心微笑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