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北京保利春拍:一波文房雅器清赏

2023-11-05 13:53:2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北京保利春拍:一波文房雅器清赏碧梧交荫,首伏时,尤堪赏。本季《息壤——文石箑骨及诸家藏文房清供》专场征选了78件书斋清雅器物,考槃于仲夏日,期望得到藏家的喜爱与支持。

  扇骨小专题以编号314的金西厓先生巅峰之作“江寒汀画竹雀、陆抑非画竹虫扇骨”领衔,包含清早期至民国时期南北方诸刻扇名家作品。赏石研山诸拳亦如五岳洞天,可神游其际;灵璧石、太湖石、崂山石、纹石齐列;小可怀袖之雅,中宜置案静对,巨当陈崖庭院。另有竹刻清供、文房四宝、香炉造像、漆器螺钿、玉石玛瑙、黄花梨紫檀诸器,或海外回流,或经年秘藏,皆传承有序,可珍之宝之。

  张祥培,字澍之。能书画,为金北楼(1878-1926)入室弟子,尤精刻竹。凡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篆隶无不栩栩欲活。故京人之好扇者,无不称张君焉。

  马晋(1900-1970),字伯逸,号湛如,又号云湖,别名伯远,室名湛花馆,北京大兴人。1922年从金北楼学画,擅画马,兼擅花鸟画,又工书法、刻印。

  黄允瑞(?-约1936),字鳌子,号山泉,江苏吴江人。黄两泉弟。活跃于20世纪初。能书善画,擅摹各家书法,精篆刻;工刻竹,尤以刻石鼓、金文扇骨最精。

  张志鱼(1891-1963),或作张志愚,字通玄,又字瘦梅,亦署寿眉,别号斯庵生,河北宛平(今北京)人。1943年后寄居上海。篆刻家、竹刻家,北平艺术学院竹刻治印教授。工书画,精篆刻,擅刻竹,尤擅扇骨。所刻扇骨,必请名贤书画为稿,以双刀深刻皮雕、沙地留青技法独步当时,与南方不尽相同。著有《刻竹治印无师自通》、《扇骨拓集》和《寄斯庵印谱》。

  刘春霖(1872-1944),字润琴,号石云。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,清德宗光绪三十年(1904)甲辰科状元,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。善书法,尤以小楷为着。笔力清秀刚劲,深得世人推崇。时有「大楷学颜(颜真卿),小楷学刘(刘春霖)」之誉。

  金绍坊(1890-1979),浙江南浔人,字季言,号西厓。曾学土木工程,因受家庭影响,酷爱艺术。初从长兄北楼先生学绘画,后从仲兄东溪先生学竹刻,不久即有出蓝之誉。终生专心致志,乐之不疲,成为二十世纪最杰出之竹刻家。有《可读卢刻竹拓本》、《西厓竹刻》等图册行世。1948年完成《刻竹小言》初稿,后又有所增补,为学习竹刻必读之书。

  江寒汀(1903-1963),名上渔,又名荻、庚元,笔名江鸿、石溪,字寒汀,号寒汀居士,画室称获舫,江苏常熟虞山镇人,近现代著名画家。

  陆抑非(1908-1997),名翀,字一飞,1937年后改抑非,花甲后自号非翁,古稀之年沉疴获痊,又号苏叟。江苏常熟人,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。擅花鸟画。著有《非翁画语录》。

  竹雕在中国历史悠久,先秦时代即已萌芽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漆竹勺,柄部饰以编辫纹及龙纹,雕镂已极精致。日本正仓院藏唐代尺八,用留青法在竹面上浅雕仕女花树禽鸟飞蝶,宛然如画。竹有君子之称,制为器物也极富雅趣,备受士大夫青睐,故文人诗词笔记中往往有赞叹竹器之语,可惜竹木易朽易裂,少有耐久者,故传世古竹器难得一见。竹雕技艺真正成熟是在明中期以后的江南一带,清代金元钰《竹人录》记载嘉定朱松邻、金陵濮仲谦以竹雕名世,鉴赏家不惜重价求购,从学者众多,遂成风潮。尤其朱松邻之子朱小松,其孙朱三松亦以治竹擅名,号「嘉定三朱」,入清以后,嘉定一派又有吴之璠、朱文友、封锡禄、周芷岩等名工涌现,影响极为深远。

  此件清早期竹雕仙人乘槎船,系日本藏家旧藏,承袭朱松邻嘉定一派刀法,以圆雕和高浮雕深刻物象,刀法峻利,层次分明,雕琢入微。嘉定竹刻以生动精微着称,竹根之材天然崎岖多变,较之浑圆的竹筒更难雕琢,也往往更富奇趣。清人咏朱小松所制竹根文具诗云:「藤树舞鳞鬣,仙鬼凸目睛。故作貌丑劣,虾蟆腹彭亨。以此试奇诡,精神若怒生。琐细一切物,其势皆飞鸣。」

  这件清早期的竹雕仙人乘槎船,也颇有诗中风采。以竹根天生蜿蜒形态,琢成仙槎孤舟,船身上生出枝桠,状若虬龙,枝叶间掩映仙桃灵芝,寓意吉祥福寿。船尾南极仙翁高额长须,手抚灵芝含笑倚坐,广袖曳地,意态闲适,一童子发梳双髻肩扛桃枝,昂首向仙翁笑语,憨态可掬。船头两童子相背而坐手持船桨奋力划动,配合雕出海浪纹理的乌木底座,仙舟漂浮海上,迎风破浪之状宛然如真,若可乘流直上天。这件竹根陈设,长不盈尺,而物象精微细密,人物形态生动,布置经营得当,虽琐碎细处,观之亦有神采飞扬之感,当为清初嘉定派高手精心佳作。表面包浆浑厚润泽,更觉古雅宜人。

  灵璧石研山,石皮壳老辣,有核桃壳状纹路,略具丝络。石形怪奇,上丰下敛,千斤倒立,一峰突起,袅绕而上,山腰生出一峰,粗壮倍之而凌空宣纸,险之极也。又如青莺昂首,扇动羽翼,如八大山人画中之意。峰背篆书「凤鸣」,行书「八大山人」。

  朱耷(1626-约1705),原名朱统,字刃庵,号八大山人、雪个、个山、人屋、道朗等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,明亡后削发为僧,后改信道教,住南昌青云谱道院。擅书画,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,形象夸张奇特,风格雄奇隽永。

  灵璧石研山,古意盎然,形态浑朴,质地黄蜡,凝光欲滴,天然丘壑,其音铿铿,具卷云皴法。上部出峰,隐隐起势,中部弯卷,形成山岩,下方曳脚坡道相连,有小山峦起伏,可目游其中,如入夏山,山岩凝翠,又若仙山浮于平湖。一面题铭:「石钟山」,对面题铭:「石芝室主人藏,宾虹。」

  黄宾虹(1865-1955),初名懋质,后改名质,字朴存,号宾虹,别署予向。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,生于浙江省金华市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、书法家,擅画山水,山水画一代宗师;亦精金石篆刻,喜爱赏石收藏。

  灵璧一拳,卧峰式,皮壳干洁温润,较为凝重,包浆油亮。想历代主人应该也甚爱此石,时时把玩。又如横云绕山,顿觉咫尺千里,意向无穷。山峰又略分为三峰,远近布局,隐隐而起,前后错落,风姿之美,不输于真实山水。山背团圞,腻光欲滴,布满核桃壳纹,一侧山脚露出白灵璧一点,如同山谷苍云欲发,暗含机巧,宋意十足。有题铭两处:「小憩,庚辰冬月,文嘉。得先生之物未□□也,征记。」

  杭州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,风景绝异,印度僧人慧理称: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,不知何以飞来?因此称为 飞来峰 。这是赞叹山之秀气,夺他处造化之功。此石而言,却是山势极为险峻,飞来者非是山峰,恐是仙人也。

  此石近「C」形,正背各不相同,正面为阴,山峰褶皱变化,有透有漏,若仙人招手,嵌空遍布,敲击边缘,音色清越;背面为阳,若峭壁耸立,如同是画家大斧皴画成。山峰较秃而平整,若承露之台,如待凤之丫杈,宋风宛然。

  此太湖石研山奇崛,手感细腻,造型硕大,外观沈实,未经人工雕琢,身姿威武,体态遒劲,宛转险怪,如鸿鹄展翅,如峰顶绝壁,给人一种「壁立千仞、无欲则刚」的壮美,又有引人深思「点滴成石」之哲理。其通灵剔透,势态险怪,蕴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无穷奥妙,适宜案头摆放。太湖石原产于苏州洞庭山太湖水中,为经典观赏石。明代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写道:「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,岁久被波涛冲击,皆成空石,面面玲珑。」因其透出的无穷意蕴和境界为古人倾倒,故深受古代帝王和文人雅士之爱。

  古赏石之乐,源自汉代山林野趣,至唐遂有山水画而卧游其间,其乐亦然。明清文人将山水神格化,山石摆件随之也成为文人士大夫钟爱之雅物,常从静观自得的生活中体会到山水的美感。

  灵璧卧石随形而取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彰显自然天成之气,其色灰白泛青,见有黄褐色纹,石表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,皴纹明显,褶皱起伏,恣意无态;间有深岰洞壑巉岩,纵深奇崛,极具山间之原貌,一派自然真趣浑然天成,暗和文人追慕山林野趣之心,为赏石中难得精品。

  张洪雷,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知名全形拓艺术家,山东省文物修复师,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馆长。其作品器形准确、透视合理、立体逼真、文气十足,多次荣获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。

  石雄伟壮观,气韵苍古,造型上取自然之态,上丰而下瘦,肥瘦有章,大开大合,聚散有度,不假雕琢而天然成形,顶有突起崖头,下有孔洞穿透,高低起伏,深陷犹如沟壑逶迤,灵动而不失气韵,予人无限遐思。

  通观此石,最为殊妙之处为其磨涩交织的原生皮壳,甚为殊美,青黑底蕴颇胜,原应于室内陈设,后露天风化使然。

  研山灵璧石质,集力与美为一体,一石兀立,中段瘦而上下巨,三折蜿蜒而上,主峰去而复留,有藏云之势,若腾龙跃渊,飞鸟挥翼般飘然。峰顶危岩突出,山势稍侧,猷似疾风骤雨之状,或如逐渐向上盘旋扭转之飓风,至峰顶则忽转急下,追寻刻意与拘谨中的自然之美。

  灵璧石系我国古代传统赏石之一,产于安徽灵璧县磬石山北麓,因石体造型多变,神韵天然,体表肌理褶皱丰富多变,具「瘦、漏、透、皱」之观赏之趣,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。宋代书法家米芾就因获得一灵璧石山子,如获至宝,曾以豪宅换得一尊灵璧研山,甚至逢石必拜、怀石而眠,成为我国书法史、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
  研山为崂山石质地,石色青黛,如漆似墨,光润可人,宛若煤精之质。在以青绿着称的崂山石中十分鲜见。峰形高耸嵺峭,巍峨千仞,势如斧劈,石峰每面纹理皆不相同,肌理光滑如玉者、斑驳嶙峋者于一体,观之不由频生凭海临风,畅怀抒情之豪迈风度。

  崂山石,俗称「海底玉」,旧称「劳山石」,产于山东省青岛崂山东麓仰口湾畔,佳者多蕴藏于海滨潮间带。「蓬壶相邻,海隅清友。」其石色深沉,体生有结晶,可陈设厅堂几案欣赏。宋元时已有人将其用于案头清供及制作文房用具,明清以降始即成为名贵观赏石。

  姜玉君(1946-),拨云轩主人,山乳山人,196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师从吴冠中、张仃、阿老等。拨云轩藏石必须有原配木座,且以山东地区的藏石为主,倡导苏轼「石丑而文」的美学内涵。出版有《案头》、《投壶礼赞》、《城市山林》等。

  鬲式炉,造型精巧,憨厚可爱,盈盈一握,颇具意趣,皮壳深沉、老辣。洒金为饰,金点斑驳,金片大小错落有致,恣意而为,色泽富贵艳丽,其口沿端庄,上方微敛而下侈,更觉饱满。颈部铸有弦纹。肩、腹圆。三兽蹄足得醇厚之美。因尺寸较小,口沿厚而腿足短小,以沉稳、凝练面貌示人。底铸「宣德」二字篆书款,字口圆润。

  炉以精铜为料,用心铸制,铜质经多次反复淬炼,精纯细腻,可堪比黄金。炉色古灿,包浆莹润,微泛栗色。炉口平口内敛,炉身近乎直璧,深腹下微收,三足。炉身素面,不琢纹饰,古雅脱俗。底铸「大明宣德年制」六字三行楷书款,笔画的转折顿挫,严谨有度,字面铸后精修。

  此盘以黄花梨格角攒边而制,保留原皮壳,用料精致,结构严谨。中间宽枨状构件与棋盘面平齐安装,并因此将之隔为两半,构件两端出双轴头,纳入边框之内。棋盘一面为象棋格,一面为围棋格,相应的两个对边,自中间一分为二,各与枨状构件轴头相合,并可以围绕轴头折叠。另在两个对边靠近轴的一段安装铜饰件,中间连以铜片,暗藏圆轴,使得两个对边形成双轴旋转折叠的效果,设计科学合理。此棋盘为文人雅士携棋访友实用之器,甚为少见,久经传承,愈见古拙,有淡雅清逸之意趣。

  药箱通常是形容内部带有多个抽屉设计的小箱。这种箱子有时备提环便于携带,有带两扇对开门,或如此例为一片前开式门。此件拍品以紫檀木制成,局部平嵌楠木瘿,木纹团结纠缠,变化莫测。造型大致长方,箱体四角平卧法嵌纯铜包角,极为平齐,闭目触之,仿若一体。箱体上部做罗锅式提梁,两端有以平镶法做如意云头式铜活儿加固,提柄用材壮实,打磨圆钝。药箱为单开门,门面上平卧面叶及扣锁,皆为铜制。

  镇纸紫檀木材质,长方形,正面浮雕夔龙纹,即「拐子龙」纹,双龙首尾相对,镜像再成双,雕刻手法精湛,布局有序,华美富丽。紫檀木色紫赤,木纹清晰,木质细腻坚硬,包浆厚重,自然纯美,沉实厚重。背面光素无纹,篆刻双印章款「怡亲王宝」、「冰玉道人」。四周也浮雕变形夔龙纹,与正面纹饰呼应,整器规矩周正,置于案头欣赏甚是雅致。

  笔筒直口,平底,腹部于椰壳上浅浮雕螭龙穿花纹,形态婉转逼真,生趣盎然。枝叶纠缠盘绕,遒劲婉转,动感十足。整个画面构思布局精研巧妙,旋转观之,画面逐渐展开,气韵兼备,色如紫檀般蒸栗色,与制者精湛雕工相映成辉,彰显制者不凡心境。

  椰壳即椰子果去掉椰衣纤维后的外壳,质感细腻坚硬,适宜雕刻,色彩变幻,故多取之制作器物。或于内层镶嵌锡、银、铜饰,亦或镶嵌檀香木纹,皆为贡品,故有「天南贡品」之称。

  笔筒旧玉掏膛整挖,中空以纳笔。平口,肩腹微敛,足部外撇,下呈三矮足,做工细致规整。玉质古朴,沁纹曼妙丰富,如同水墨晕染的独一无二效果,玉质致密温润,荧润凝脂,包浆古朴。古文人见佳石,不肯滥为加工,以免俗工,损坏良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此笔筒应就是此道理,故十分风雅,为上等文房佳器。

  玛瑙是一种以隐晶质石英为主的具有明显纹带、花纹的矿物。数千年来,玛瑙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玉石之一,乃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。此玛瑙碗直口、深腹、腹下斜收至底,圈足,质地致密,晶莹光洁,典雅秀丽,别致脱俗。遵循「大玉不琢,良材不雕」的原则,器身通体光素,无雕琢纹样,造型简洁明快,纹理自然交错,任大任小,忽有忽无,流光溢彩,精美瑰丽,充分展现了玛瑙色彩斑斓、晶莹剔透的特性。真水无香,珍玉不镂,恰是此器妙处。器表抛光均匀细腻,光润柔和,自然纹斑掩映其中,形制简练而韵味无穷。碗底镌刻「雍正年制」四字篆书款,字体工整雍容。

  此玉器选料独特,选用白黑玉为材,玉色上白下黑,分界利落,玉质温润细腻,圆雕工艺精湛,保存完好。巧用上半部分白玉俏色雕琢出一只卧猫,下半部利用黑色雕琢一个鼓墩。鼓墩上下两端边沿装饰弦纹及乳钉纹,主体饰如意纹,中部开窗镂空。猫形肥硕,卧于墩上。前足蹲踞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,后足卧于体下,尾卷起于一侧。猫首侧转正视,双耳竖立,双目圆睁,胡须微张,神态悠然。雕琢刀法精致细腻,鲜活饱满,五官、鬃髪、肌理、爪趾皆栩栩如生,着重突出其神态与情趣,颇为精致,创意独具。

  此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在雪山六年苦行的形貌;悉达多太子左腿横盘,右腿向前支起,赤裸双足,两手相叠置于右膝。身体羸瘦如何斯树,肉尽筋现,如坏屋椽,脊骨连露如筇竹节,眼目陷如井底星,头顶销枯如曝干瓠。头略垂俯,长目微合,双唇紧闭,似在沉思冥想。上身赤裸,仅以粗布裹体,裤脚飘扬,表现出所处环境清凛超然。

  此像在完美表达了佛陀苦行形象的同时,又很好的体现了佛陀的庄严法相。虽然是在苦修中,但佛陀没有愁楚痛苦,而是慈悲安详。虽然双颊下陷,但五官清秀,造型写实传神,极富艺术感染力。

  此尊观音右腿曲蹲,呈半跏式坐姿,无拘成规。观音面庞丰腴,目光下敛,神情慈祥,好似俯看尘世众生。右手置于右膝,左手重迭放置于右手上,手中执一卷文书。衣上云纹嵌银丝,富有立体感。左侧有一高台,上置一觚,构思巧妙,独具匠心。坐像后落“玉堂石叟”款。石叟是明晚期最为著名的冶炼专家和艺术雕塑大师。石叟无传艺后人,故其作品珍贵稀少。

  漆器镶嵌工艺是中国古代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它包括嵌松石、螺钿、牙骨、竹、玉、银、铜、百宝嵌等。这件明末清初的黑漆嵌螺钿细锦地纹香盒,木胎黑漆,圆形,盒身上下均装饰细锦地纹,堆漆甚厚,晶莹照人,刻工圆润,准确细腻。器身通体嵌薄螺钿,螺钿本身泛出蓝、绿色美丽的光泽,优美大方,光彩照人,盒身间或点缀金箔片,愈加富丽堂皇。该盒纹饰布局十分考究,以盒盖顶部的花瓣图案为中心,采用四分法对称排列锦地纹饰,精致典雅,用于文房陈设,赏玩具佳,韵味独特。

  以螺钿装饰漆器的技术始自商代,早期都是格式化的图案,及至元明时期,设计渐趋复杂,出现了细节繁多、取材自绘画、戏曲和版画的嵌螺钿雕漆。关于嵌螺钿,林业强教授曾提到黑漆嵌螺钿的制造过程甚为繁复,“先将原料用水煮上数天或数周,撕成薄片,然后根据画好的图案剪成小块贴在器物表面,再在其上涂上黑漆,最后磨去表层漆料,便会显露螺钿嵌砌的图案”。

  本品即为佳例,盘造型殊特,呈圆形,外壁为二十一个连续的圆形相组,如盛开的花瓣,颇具新意。盘心嵌绘楼阁人物图景,祥云袅袅,垂柳摇曳,树石蕉叶。庭院中仕女三两成组,或下棋、或赏花、或交谈,又有一抱琴小童随侍在旁,衣纹嵌绘细腻,神态生动。盘内外壁接于中心嵌绘不同的花朵,卷草围绕,极富装饰意味。

  整器以薄螺钿为之,薄螺钿又称五彩螺钿,是取小贝壳之极薄的内表皮,这层内表皮即薄又硬,极难剥取,剥取之后用小镊子夹着磨制成所需形状,贴嵌在漆地上。还要根据图案要求巧妙配色,因此这类器物从不同角度欣赏,会有各种色彩变化,因而又称为五彩螺钿。此种技法难度和花费之高,可说是宫廷和民间工艺的分野。这种工艺在明代和清代早期最为宫廷与上流社会所推崇,清代中期后,随着国运衰退,此种工艺几乎已经难得一见了。

  此三方墨造型图案各异,多姿曼妙,每一方都精雕细琢,匠心独具。经之墨略成圆形,式样似瓦当,两面中央为凹入的圆盘,一面饰一四爪龙,另一面则以篆书阳刻“经之墨”三字。边缘部分饰浮雕螭龙纹。程家法墨圆角方柱形,通体光素,色漆黑,上刻“程君房家法制”字样,笔法圆润,功力深厚。玄鲸柱墨上面端坐一金光灿然的狮子,抬首正视前方,正气凛然不可犯,墨柱雕下方雕海水,一鳞甲鲜明的玄鲸缠绕其上,虽只见首尾然气韵自显。此三方墨,方寸之地工艺亦是各不相同,或雕出惟妙惟肖之图景,或刻洋洋数言,描金、涂蓝各有风采。

  1.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——紫砂器》,页251,图214,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8年1月。

  3.《文荟菁英—和正斋宜兴紫砂藏珍》,图83,页230-231,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,2012年3月1日。

  汉方壶是历史上传统经典壶型,其造型源自陶钫。钫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青铜制方口大腹的容器,汉方壶由此得名。这件炉钧釉汉方壶,壶身较高,壶流以四分之三平贴壶身,把圈方中寓圆,钮为拱桥式,盖口紧密吻合。器表满施炉均釉,釉彩斑斓华丽,静谧幽雅。汉方是清代典型流行壶式,此壶釉色层次丰富,流淌自然,器形纤巧,典雅清丽,做工精湛,耐人品玩。壶底印有“董清元制”款。炉钧釉属于低温铅釉,自清初就出现了华凤翔、董清元等汉方壶制作高手以及澹然斋、清远斋等著名作坊。

  唐英在《陶成纪事碑》中表示:“炉钧釉,色在广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,而花纹流淌过之”。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紫砂壶“本烧成品”,再施加釉料,入窑二次烧造成。董清元所作之器色彩丰富,秀丽淡雅,颇为珍贵。

  百宝嵌又名“周制”,起与明,盛于清,风靡天下。《遵生八笺》称:“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,其费心思工本,为一代之绝。”钱泳《履园丛话》载:“周制之法,惟扬州有之。明末有周姓者,始创此法,故名周法。其法以金、银、宝石、真珠、珊瑚、碧玉、翡翠、水晶、玛瑙、玳瑁、车渠、青金、绿松、螺钿、象牙、密蜡、沉香为之,雕成山水、人物、树木、楼台、花卉、翎毛,嵌于檀、梨、漆器之上。大而屏风、桌、椅、窗槅、书架,小则笔床、茶具、砚匣、书箱,五色陆离,难以形容,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。乾隆中有王国琛、卢映之辈,精于此技。今映之孙葵生亦能之。”这件小几,以珍贵硬木制成,造型大方稳重,色泽古雅沉着,犹有明式家具遗风。正面以螺钿制成螭龙戏珠图案,华美气派,两侧挡板上用百宝镶嵌成秋水芦雁及水草螺贝,极富野趣。芦雁是传统的文人画题材,宋代黄庭坚即有《戏题大年防御芦雁》诗:“挥毫不作小池塘,芦荻江村落雁行。虽有珠帘藏翡翠,不忘烟雨罩鸳鸯。”清代边寿民以画芦雁着称,号为“边芦雁”。这件清康熙硬木百宝嵌芦雁螭龙纹几,选料上乘,构思、做工皆精巧不俗,既有皇家气派,又不失田园雅趣。

  出版:马科斯• 弗拉克斯(Marcus Flacks)《笔筒特展》,纽约,2009,编号1。

  托盘以龙眼木为材、纹理甚为绚丽、如虎皮之盎然。整器一木整挖、将硕大的龙眼木经搜挖打磨而成。口沿丰腴自然呈荷叶边样式,如丝带飞舞独具妙趣。此盘制作精良、刀工圆转、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之味使人百品不厌。

  条桌以龙眼木制成。龙眼木是福建地区家具常用材料,果实即“龙眼”,属于果木类,其纹路细节光滑,往往有明显的水波纹、虎皮纹,妍若火焰,质如琥珀,具有很强的装饰性,闽人多以之制作桌案床柜。

  桌面不采用攒框做法,而是以厚独板一块斫成,也不设抹头,侧面做敛入较多的冰盘沿,下方翻碗口线。这种独板面做法显然材料很是充裕。束腰打洼,上设笔管式开光,开光沿边起阳线。直牙条,两头有弧嘴,挖去较多,边线锐利,若一蹴而就。矩形腿足,肩部微耸,下方挖内翻马蹄,马蹄只是翻出少许,下方又外撇形成两层倒梯形,宛若柱础。腿足间连以罗锅枨,曲线柔婉,与腿足以大格肩榫相接。

搜索